摘要
          
            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设,经过多年理念启蒙和抽象化论争之后,正在朝具体的、制度化的目标迈进。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纲要》还提出,用十年的时间,到2015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1033397法治政府建设,看起来已不再是空中楼阁:目标、手段、时间表都已经明确。然而,推动这一艰巨、复杂、全方位的政府转型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何在?翻开中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自1978年以来,在制度创新的每一个关键点上,...
            
          
          
              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建设,经过多年理念启蒙和抽象化论争之后,正在朝具体的、制度化的目标迈进。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纲要》还提出,用十年的时间,到2015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1033397法治政府建设,看起来已不再是空中楼阁:目标、手段、时间表都已经明确。然而,推动这一艰巨、复杂、全方位的政府转型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何在?翻开中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自1978年以来,在制度创新的每一个关键点上,其实都是由中央政府扮演推动者和决定者的角色。这一角色直观地体现为若干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性文件以及由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所引发的经济体制和制度的重要变化。例如,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