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从单位体制走向市场体制:国企改制进程中的师徒制变迁
  • 报告作者:王星
  • 报告字数:53305 字
  • 报告页数:67 页
  • 所属图书: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 所属丛书: 新社会学文丛 订阅
  • 图书作者:王星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一直以来,师徒制兼具市场性(作为劳动力雇佣制度)和教育性(作为技能形成机制)双重制度属性。市场性遵循的是逐利原则,而教育性则强调去利润化原则,两种原则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它形塑师徒制制度变迁的走向。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重构了师徒制中两种制度属性的关系结构:一方面通过国家雇佣取代市场雇佣将师傅和学徒工身份国家化,并淡化了其中的逐利性;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去市场化的政策行动,建构了单位体制,为师徒制技能形成创设了匹配的制度环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除了所有生产活动几乎都遭到破坏的“文革”时期外,师徒制在单位体制下得到了较好的运行,并且是企业单位主要的技能形成方式。直到1980年代,随着国家用工政策的改变以及国企市场化改制的铺开,师徒制开始走向衰落。在本章中,我们首先简单回顾“文革”刚结束到1980年代初期企业单位中师徒制的开展,然后通过参与观察研究一个案例企业(属于技能依赖型的装备制造企业),对国企市场化改制后厂内师徒制的危机进行解释。为了便于分析,在本章第二节中,笔者将使用“国企”指称“企业单位组织”。
>>
作者简介

王星: 博士,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中国社会学劳动与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劳工社会学、社会政策理论。曾受邀访问韩国釜山大学、日本成城大学,做过美国杜克大学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社会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十二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