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民工维权的尴尬——一位律师的法律实践
  • 报告作者:周立太 李涛
  • 报告字数:3648 字
  • 报告页数:5 页
  • 所属图书:工殇者
  • 所属丛书: 城市化论丛 订阅
  • 图书作者:李真
  •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我做过简单的统计,截至2004年2月,我周立太共代理4690人的案件,涉及工伤的有825件,也就是825人,其中手部受伤的有622人,眼部受伤的有25人,腰部受伤的有28人,头部受伤的有23人,死亡的有27人,烧伤的有15人,臀部受伤的有15人,双腿截肢的有10人,单腿截肢的有23人,双臂残肢的有11人,职业病有26人。这些几乎全是发生在珠三角、浙江、福建等打工群体集中的地区。这足以说明,中国的流动人口中工伤现象令人忧虑,职业病问题非常严重。对于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多年来所办的一系列工伤赔偿案件作了如下的总结:第一,工厂的机器设备陈旧老化,很多还在使用韩国、台湾、香港早就淘汰了的机器。这些机器的继续使用,是造成工伤的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第二,工厂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安全按钮”的问题大家都是知道的,工厂把安全按钮关掉一个,就节省一些成本,工作效率就加快一点,但工人的安全却缺少了基本的保障。第三,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从事机械作业应进行培训,需持证上岗。但在现实中,有95%的用人单位是工人上午报到,下午就上岗,根本没有培训。第四,用人单位采取的是包吃包住的方式。工厂的饭菜质量低下,
>>
作者简介

周立太: 本文作者系重庆立太律师事务所主任。本文曾在《打工时代》丛书第二辑《劳动是美丽的》上发表。题目、内容有所调整

李涛: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