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行为分析
  • 报告作者:张景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 报告字数:5159 字
  • 报告页数:8 页
  • 所属图书: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
  • 所属丛书: 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7 订阅
  •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王振中
  •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1978年开始实施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决策权,市场机制对农村经济活动主体行为的作用明显增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包括两个方面:地域流动(迁移)和职业流动(从事非农职业)。中国非农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并存,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并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农民作为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得以确立,农户家庭成为农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农民在事实上成为“经济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农民生产经营行为的选择已越来越取决于他对其行为本身是否会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实际判断。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动机和决策依据也同样取决于经济收入的最大化。过多的劳动在狭窄的可耕地上耕作,劳动生产率低下是中国农业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二元结构的典型表现。一方面现有的土地要素缺乏,容纳不了过多的劳动力。农业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长期处于零或负数的状态,由此造成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缺乏效率。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土地上拥挤着过多的劳动力,排斥资金、技术要素的进入,形成低效率的要素替代。再加上长
>>
作者简介

张景华: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