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报告作者:顾俊礼
  • 报告字数:61854 字
  • 报告页数:73 页
  • 所属图书:德国
  • 所属丛书: 列国志(新版) 订阅
  • 图书作者:顾俊礼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世界发生经济大萧条,魏玛共和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纳粹法西斯政权随之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结束前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德国经济体制的弊端,美、英、法等盟国的领导者们也在思索如何改造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经济体制。早在1943年8月,美、英魁北克首脑会议就曾考虑接受一个彻底改造德国经济的“摩根索方案”。该方案是由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部长亨利·摩根索提出的,其基点是“强大的欧洲,虚弱的德国”,即把德国经济改造成在欧洲经济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的二流经济。为此,该方案主张拆除德国所有骨干企业,把德国从工业国改造成农业国。这种“非工业化方案”一经提出,便遭到西方舆论的强烈谴责,未及实施便归于流产。在四大战胜国占领德国之初,所确定的德国经济改造方案是“限制工业计划”。这个计划对德国仍然极为不利,因为它确定单是在西方国家占领区就应拆除1546家骨干工厂,将德国的生活水平降低到1932年的水平,工业生产能力削减到1938年水平的50%~55%,其中钢的生产能力仅为1938年水平的1/3,车床生产能力仅为1/10。此外,有些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工业完全被禁止,如远洋船舶、飞机、合成汽油和橡
>>
作者简介

顾俊礼: 1939年生,江苏泰兴市人。曾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欧洲研究所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教学部主任、欧洲系主任;《德国研究》杂志副主编;还任德国研究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等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