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轫于农村,继而扩展到城市,并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系,使中国社会的转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和改革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推进步伐的加快,以及因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被称为“第二次革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轫于农村,继而扩展到城市,并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系,使中国社会的转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和改革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推进步伐的加快,以及因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而利益结构的调整显然会使得一些集团或群体获得利益,同时使得另一些集团利益受损。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中国的社会经济主体从此必须承认、遵循世界经济秩序中的普遍游戏规则,一些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经济领域可能因此受益,它们的员工将因此在经济上获益。但相当多的行业和经济领域则可能因为缺乏国际竞争力而面临更为严峻的冲击,一些行业与企业将会受到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挤压,面临降低管理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巨大压力,并因此进一步促成一个“被甩出去的失业群体”的形成。这种变化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集团/群体对正在生长形成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