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用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以中国公路运营体制改革为例
  • 报告作者:刘斌
  • 报告字数:20135 字
  • 报告页数:30 页
  • 所属图书: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有企业的民营...
  • 所属丛书: 经济研究文库·22 订阅
  •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室
  •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由于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转型比一般制造业要慢得多。20世纪90年代里,在制造业领域已开始大规模民营化的时候,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还很少对民营资本开放。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不断展开和深入,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里的民营化也开始起步,且进展不断加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民营化”与一般制造业领域里讲的民营化还有一定的区别,它主要是指公路建设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公路营运管理企业的股份化。这些变革导致中国公路系统的产权(主要是决策权和收益权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风险和责任)逐步地从政府部门的行政性主体转向民间的经济性主体,并为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创造了制度前提。相对而言,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里,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营管理的民营化起步较早,发展也较快。但要与一般制造业领域相比,民间资本对公路建设和公路营运领域的进入也才刚刚开始,其参与程度还远不及一般制造业。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中国公路建设体制的沿革和变化,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90年代里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里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进展态势、动因和主要特点。
>>
作者简介

刘斌: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