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期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全流通由利空变成利好充其量是一种期望,确切地讲是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出现在2003年10月10日左右,与此“巧合”的是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试点方案开始在市场流传,并且在减持价格上出现了诸如净资产值为基准这样带有“补偿”性质的所谓“共识”。令人感慨的是,还在几个月前的2003年7月份,市场还因为所谓的“三三制”减持方案而发生暴跌,仅仅三个月后,利空就变成了利多,可见扭转乾坤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也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么简单。“三三制”的方案据称源自国资...
期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全流通由利空变成利好充其量是一种期望,确切地讲是一种预期。这种预期出现在2003年10月10日左右,与此“巧合”的是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试点方案开始在市场流传,并且在减持价格上出现了诸如净资产值为基准这样带有“补偿”性质的所谓“共识”。令人感慨的是,还在几个月前的2003年7月份,市场还因为所谓的“三三制”减持方案而发生暴跌,仅仅三个月后,利空就变成了利多,可见扭转乾坤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也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么简单。“三三制”的方案据称源自国资委系统的研究人员,所谓“三三”是指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把要减持的国有股一分为三,1/3按净资产配售给流通股股东,1/3划拨给社保基金择机上市,1/3由国资委直接作为卖方在二级市场抛售,余下的10%则不流通。“三三制”的方案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没有可行性,而传说中的全流通试点方案和“三三制”的区别就在于全部国有股而不是1/3国有股按净资产配售。同样是按净资产值配售,1/3成利空,100%则成利好,这就是股市,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一旦以股民身份出现,能够诱之的是利,能够喻之的也是利。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实是国资委“一视同仁”的态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