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图书:经济模型集
- 图书作者:汪同三 沈利生
- 出版时间:2001年04月
报告字数:22148字
报告页数:34页
摘要
改革开放20年的一个巨大成就是生产力得到较为彻底的解放,通过引进吸收、创新发明,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对中国而言,这种技术的突破性提高,与技术革命的效果无异。它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物质供给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扩张,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应用的不平衡性,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承接着相应的不平衡特点,在区域经济中,体现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过分集聚等问题,如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改革开放20年的一个巨大成就是生产力得到较为彻底的解放,通过引进吸收、创新发明,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对中国而言,这种技术的突破性提高,与技术革命的效果无异。它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物质供给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扩张,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应用的不平衡性,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承接着相应的不平衡特点,在区域经济中,体现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剧、过分集聚等问题,如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不平衡对应,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干预成为今天区域经济格局的另一基本特征。90年代初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希望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配置机能。然而,市场从来不是万能的,市场尽管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具有独到的作用,但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上却存在致命的弱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清楚地表明,市场经济不能保证消除分配上的差距,相反却能促进这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干预成为今天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共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缩小地区间差距成为政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区域政策中财政转移支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