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颐著,南京出版社1998年12月,195千字。本书的宗旨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面向未来,为即将到来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新阶段提出思路和对策。为此,本书第一章概括地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城市和城市化和发展历史,意在说明城市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同时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做了理论上的阐述,目的在于揭示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和积极意义。第一章还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些论断和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进行了讨论,试图澄清某些似是而非的理解。本书第二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
陈颐著,南京出版社1998年12月,195千字。本书的宗旨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面向未来,为即将到来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新阶段提出思路和对策。为此,本书第一章概括地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城市和城市化和发展历史,意在说明城市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同时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做了理论上的阐述,目的在于揭示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和积极意义。第一章还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些论断和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进行了讨论,试图澄清某些似是而非的理解。本书第二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历史做了分析和评价。认为1958~1978年间城市化的倒退、停滞,其根源在于50年代后期的严重失误,而其后果既延缓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又没有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1979年以来,城市化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和非农产业化,其直接原因是“农村内发型”的城市化滞后,而其深刻的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未能明确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城市化取向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滞后。本书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城市化的依赖关系,提出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必须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并且认为我国现阶段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