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何耀华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
- 图书作者:董辅礽 胡耀苏 陆学艺 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胡鸿烈 滕藤 钟期荣 何秉孟
- 出版时间:1998年10月
报告字数:8101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
小城镇指的是依法设立的建制镇、1176942农村集镇(通常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泛指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4年,中国的建制镇有1.6万个,拥有人口1.9亿人(非农业人口占1亿人),其中县城关镇2200个,人口9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60%以上),农村集镇3万多个,人口5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23%)。小城镇数量如此之多、人口如此之众,为世界各国仅见。在中国,进行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问题。费孝通教授用“小城镇,大问题”来概括小城镇建...
小城镇指的是依法设立的建制镇、1176942农村集镇(通常为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泛指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4年,中国的建制镇有1.6万个,拥有人口1.9亿人(非农业人口占1亿人),其中县城关镇2200个,人口9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60%以上),农村集镇3万多个,人口5000多万人(非农人口占23%)。小城镇数量如此之多、人口如此之众,为世界各国仅见。在中国,进行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理论问题。费孝通教授用“小城镇,大问题”来概括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是很精辟的。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对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中,有肯定、否定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肯定的意见认为:第一,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城镇的发展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合理的城乡人口结构的重要途径,对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以至消灭三大差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从城市化角度看,小城镇可以作为人口的“蓄水池”、“节流闸”,可以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第三,从农村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