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王彤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
- 图书作者:董辅礽 胡耀苏 陆学艺 香港树仁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胡鸿烈 滕藤 钟期荣 何秉孟
- 出版时间:1998年10月
报告字数:5579字
报告页数:8页
摘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政权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垄断性地控制了社会的全部重要资源和一切活动。国家还通过单位制度和户口制度把个人完全纳入了行政框架,职工的就业、工资、福利、住房等都由单位控制,甚至生老病死也由单位包管。在意识形态上,国家通过垄断社会教育,以及日常的政治宣传、政治学习,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严格的控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被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之下,更多地变成党和政府的“传送带”,而不是发挥影响和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政权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垄断性地控制了社会的全部重要资源和一切活动。国家还通过单位制度和户口制度把个人完全纳入了行政框架,职工的就业、工资、福利、住房等都由单位控制,甚至生老病死也由单位包管。在意识形态上,国家通过垄断社会教育,以及日常的政治宣传、政治学习,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严格的控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被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之下,更多地变成党和政府的“传送带”,而不是发挥影响和监督政府的职能。造成这种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历来强调礼教和等级,强调服从,主张牺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使得国家至上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其次,建国时尽快摆脱旧中国贫困落后局面的迫切任务,使当时的领导人认为利用国家机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对资源进行统一配置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国家权力的扩张。第三,新中国一成立,面临的国际环境就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对立。照搬苏联的经验导致中国也迅速走上了高度集权的道路。第四,由于在意识形态上长期否定“个人主义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