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认为,存在于一个社会中较为固定的教育获得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不断运作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通常取得了较为稳固的合法性地位,并为这个社会的文化所接受和支持。由于制度本身的惯性作用,使它具有了抗拒外在的制度性变迁和突发性历史事件之干扰的能力。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尽管“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某些年龄群体的教育获得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教育获得的一般模式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仍然基本维持着本身的存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在此期间以自己的方式抗...
本文认为,存在于一个社会中较为固定的教育获得模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不断运作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通常取得了较为稳固的合法性地位,并为这个社会的文化所接受和支持。由于制度本身的惯性作用,使它具有了抗拒外在的制度性变迁和突发性历史事件之干扰的能力。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尽管“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对某些年龄群体的教育获得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教育获得的一般模式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仍然基本维持着本身的存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在此期间以自己的方式抗拒着文化大革命的消极影响。换句话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教育获得的一般模式的影响是有限的。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于1996年所进行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本文采用历史事件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入学升学机会,即在某一时点上的入学升学事件的发生概率。具体方式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具有不同社会背景的个体的入学升学概率。本文所选用的自变量包括经济资本变量(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收入来源)、社会政治资本变量(父亲职位、家庭出身、父亲党员身份、家庭关系中的干部数量)、文化资本变量(父母亲的受教育年限、家庭藏书量)、个人教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