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杨义
- 所属图书:中国文学年鉴(1993)
- 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委员会
- 出版时间:1994年01月
报告字数:8425字
报告页数:7页
摘要
论者常把《阅微草堂笔记》看作是与《聊斋志异》相对峙的作品,认为它有反《聊斋》的意味。从小说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清代这两大志怪书的审美异趣,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仅仅如此论定《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旨趣,却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姑妄听之》的弁言就讲得很清楚: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拈纸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已。……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历尽宦海、退而...
论者常把《阅微草堂笔记》看作是与《聊斋志异》相对峙的作品,认为它有反《聊斋》的意味。从小说史的发展过程来比较清代这两大志怪书的审美异趣,并非没有道理。但是,仅仅如此论定《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旨趣,却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姑妄听之》的弁言就讲得很清楚:今老矣,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拈纸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而已。……缅昔作者,如王仲任、应仲远,引经据古,博辨宏通;陶渊明、刘敬叔、刘义庆,简淡数言,自然妙远。诚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历尽宦海、退而养性的纪昀,在苏东坡“黄州说鬼”中发现了与自己相契合的精神类型。《观弈道人自题》诗中说:“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又有《旧瓦砚歌》:“铜雀台址颓无遗,何乃剩瓦多如斯?文士例有好奇癖,心知其妄姑自欺。”这种特殊心态,使《阅微草堂笔记》形成了怡悦性情和著述传世,抒写胸怀和寄寓劝惩相交织的复杂品格。六朝志怪于是成了纪昀灵感的一个源泉。然而纪昀作为进退百家、穷源究委的大学问家,是不会满足于稗官小道的。因而,他又推崇王充和应劭。可以说,纪昀采用了王充、应劭的一些趣味来改造六朝志怪。因而他的“笔记”乃是学者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