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廖美玉
- 所属图书:乐府学(第十二辑)
- 图书作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吴相洲
-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报告字数:15644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依循日月运行、四时变化的自然规律,逐渐建立了生活作息的模式,更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质素。相对于文人书写的偏爱春、秋两季,乐府《四时歌》在四季的作品数量上,差异不大,也更能贴近人们对四季的真实体验。本文乃回归文本细读,归纳出乐府《四时歌》所映现的四季,乃以《春歌》的两性青春恋曲为主旋律,接下来的三季为青春余响,包括:由《春歌》引领的《夏歌》、持续记忆《春歌》的《秋歌》、接引《春歌》的《冬歌》,周而复始,恰似对“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之依循,既可探索乐府诗歌的特质,也有助于建构更贴近自然的世界图式。
作者简介
廖美玉: 廖美玉,女,文学博士,现为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唐代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逢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台湾“中国唐代学会”会长等职务。专业方向为中国古典诗学、唐代文学、台湾古典诗学。主要著作有《回车:中古诗人的生命印记》《中古诗人夜未眠》等,编撰有《台湾古典诗选注:区域与城市》(合著)、《台湾古典文学大事年表·明清编》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