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和考证夫余族源及其王国初期的王城时,无不涉及“北夷索离国”(又写作“橐离国”或“高离国”)的地望问题。然而人们在为夫余初期王城定位时,却往往只注意到夫余王城“南有鹿山”和“北有溺水”的记载,“橐离国”的地望则几乎被忽略了。确定“北夷索离国”的地望非常必要,因为它涉及夫余与“高离”、“高丽”、“高句丽”族源等一系列与中国东北早期历史地理相关的重大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北夷橐离国”的地望所在有一种朦胧之感。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围...
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在研究和考证夫余族源及其王国初期的王城时,无不涉及“北夷索离国”(又写作“橐离国”或“高离国”)的地望问题。然而人们在为夫余初期王城定位时,却往往只注意到夫余王城“南有鹿山”和“北有溺水”的记载,“橐离国”的地望则几乎被忽略了。确定“北夷索离国”的地望非常必要,因为它涉及夫余与“高离”、“高丽”、“高句丽”族源等一系列与中国东北早期历史地理相关的重大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北夷橐离国”的地望所在有一种朦胧之感。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围绕古代的“溺水”,即今第一松花江两岸寻找北夷索离国与早期夫余王城的蛛丝马迹。经过近20年反复实地考察,利用考古调查资料校雠历史文献,初步推定哈尔滨市所辖的松花江中游左岸与少陵河交汇处的巴彦县王八脖子山遗址,就是夫余初期建国的前身“北夷橐离国”所在地。在遗址的正南方,松花江右岸的蜚克图河上游,今宾县境内的庆华堡寨就是夫余初期的王城遗址。而以往确定吉林市东团山与西团山为夫余前期王城故址的观点,则与我们的考证并不矛盾。因为我们求证的是索离国王子东明南渡掩滤水后的初都之所,而与夫余前期王城有本质不同。1981年春,松花江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宾县境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