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赵佗及其南越国将岭南文化发展的序幕揭开之后,岭南文化便波澜壮阔地展开了,这个过程,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从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用涵化、同化的原理来解释岭南文化的发展进程。涵化(accultura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的鲍威尔(P. W. Powell)于1880年提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它成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涵化一词的前缀ac在英文中有接受的意思,因此,涵化是一种关于文化接受的理论,简要地说,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通过长期的接触和整合,导致一种文化接受...
当赵佗及其南越国将岭南文化发展的序幕揭开之后,岭南文化便波澜壮阔地展开了,这个过程,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从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用涵化、同化的原理来解释岭南文化的发展进程。涵化(acculturation)一词最早由美国的鲍威尔(P. W. Powell)于1880年提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它成为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涵化一词的前缀ac在英文中有接受的意思,因此,涵化是一种关于文化接受的理论,简要地说,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通过长期的接触和整合,导致一种文化接受其他文化的过程和结果。文化涵化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是完全对等的,在通常的情况下往往是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主流文化向非主流文化的熏陶和灌输。对于被作用的文化来说,这其中既有对起作用的文化的积极认同和乐于顺应,也有着无奈接受甚至是强迫适应,而进入涵化的高级阶段则是两种文化在文化结构、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理的高度趋同与一致,而这一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就是所谓的“同化”(assimilation)了。涵化、同化的理论既适合于一般文化的发展,也适合于文化思想的发展。以这种观点看岭南文化乃至其思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