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为了了解知识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对知识分类的许多不同方式。我国古代有所谓“六艺”的说法。“六艺”通常指六种基本技能,当然也可指六类不同的知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思考过知识分类问题,他把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制造知识等类型。亚里士多德以后,也出现了许多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如狄尔泰就把获取知识的科学分为两类,即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根据...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为了了解知识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有必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对知识分类的许多不同方式。我国古代有所谓“六艺”的说法。“六艺”通常指六种基本技能,当然也可指六类不同的知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思考过知识分类问题,他把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制造知识等类型。亚里士多德以后,也出现了许多其他不同的分类方式,如狄尔泰就把获取知识的科学分为两类,即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根据不同的方式,可对知识做出不同的分类。就目前出现的各种分类方式而言,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如要么没有涵括所有知识,要么分类的边界不很清晰。李凯尔特曾批评狄尔泰的分类说:“从自然和精神的对立出发进行的分类研究,不能达到理解经验科学之间实际存在着的区别。”一方面,尽管精神科学“主要与心理的存在发生关系”,但精神也要借助于生理过程才得以出现。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和其他精神科学家往往对心理学漠不关心,相反,自然科学家却从事心理学研究。因而借助于心理概念,既不能表明这两种不同科学之间的原则区别,也不能指出研究它们的方法在逻辑或形式上的对立。李凯尔特提出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