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犯罪门槛下降及其对刑法体系的挑战
  • 报告作者:卢建平
  • 报告字数:15704 字
  • 报告页数:21 页
  • 所属图书:刑事法治
  • 所属丛书: 依法治国研究系列 订阅
  • 图书作者:赵秉志 何挺 彭新林
  •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比较而言,犯罪门槛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因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没有犯罪门槛这个词。就中国而言,犯罪门槛也不是一个精准的法律概念,而是理论与实务界约定俗成的通俗概念。犯罪门槛在刑事法律专业领域里有一系列对应的专业术语,如立案标准、追诉标准、定罪标准、起刑点等。这些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的区别。[1]犯罪门槛作为界定犯罪的标准,具有重要的限制或过滤功能,一个行为只有越过犯罪门槛才能进入刑法的规制范围,构成犯罪。因此,犯罪门槛设置的高低就决定了犯罪圈的大小和刑罚的轻重,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权的保障,是刑法的基础问题。中国传统建筑的高门槛功能在于防范洪水猛兽,防盗防贼,犯罪门槛的功能也在于防止刑罚权过度干预社会生活,同时节约刑法资源,提高刑罚效益。如同中国的传统建筑一样,中国的刑法给犯罪设定了一个较高的门槛,同时相应配置了较重的刑罚。我们在法理上设定了一个从合法到违法、从一般违法到严重违法再到犯罪的行为阶梯,在制裁手段上,行政制裁与刑事制裁的二元体制被称为中国特色的制裁体制。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2]的规定,刑事犯罪由刑
>>
作者简介

卢建平: 卢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