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抗战时期国统区官方急赈的办理过程和特点——以第六救济区为中心
  • 报告作者:王日根 徐鑫
  • 报告字数:11861 字
  • 报告页数:13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史论丛(2014年第1期)
  • 图书作者:刘兰兮 杨国安 陈锋
  •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抗日战争期间,急赈因便捷有效,是国民政府救济机构最常用的放赈形式。根据战时救济的特点,救济区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平时救济的战时急赈形式。急赈过程以“非赈不活”为救济原则,事前由地方政府查报灾情,其间由查放员和地方政府会同办理,事后两方协同上报,救济区以各类往来文件监管放赈过程。这一救济体系高度依赖文件传递和地方政府,且尤为重视急赈的宣传作用。但在文件繁冗和地方配合程度有限的影响下,急赈工作中也产生了宣传多于救灾、有序但不高效的问题。
>>
作者简介

王日根: 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海洋史学。

徐鑫: 徐鑫,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