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劳动力素质理论的发展及其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从而将劳动力素质也作为一种资本来看待,并用以解释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作用。本章以人力资本为视角,将其作为劳动力素质测算的代理指标,详细介绍不同的计量方法。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计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本的计量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主要的计量方法有:教育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教育法认为人力资本产生于教育,主张将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主要指...
对于劳动力素质理论的发展及其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从而将劳动力素质也作为一种资本来看待,并用以解释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作用。本章以人力资本为视角,将其作为劳动力素质测算的代理指标,详细介绍不同的计量方法。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计量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学术界对于人力资本的计量存在很大争议。目前主要的计量方法有:教育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教育法认为人力资本产生于教育,主张将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主要指标。教育法可细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学者们选取一个或多个指标进行对比,用以衡量人力资本,主要涉及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文盲率、学生在校率、入学率、教育经费、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注册人数占同龄人口比重及师生比率等多个指标。间接法不直接将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指数,而是以受教育年限作为主要变量,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人力资本指数。间接法主要是考虑到不同受教育阶段对人的影响应该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如果时间一样,高年级的教育应是低年级的教育的倍数。成本法是依据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累计投入量来确定人力资本当前价值水平的方法。成本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