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在丧失其支撑长期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以后,靠什么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保持长期增长。在成为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之前,或者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前,中国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或者说通过改革获得制度红利。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热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直截了当回答这些关注,我认为可以从中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后期间出...
中国在丧失其支撑长期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以后,靠什么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保持长期增长。在成为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之前,或者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前,中国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或者说通过改革获得制度红利。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也热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直截了当回答这些关注,我认为可以从中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后期间出现的两个显著变化谈起。第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不再保持甚至显著低于过去多年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重要变化则是,中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已经加快并将继续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早在1990年中期“九五”计划就提出来了,虽然具体的表达随后发生多次变化。但是,在“九五”时期乃至“十五”时期,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十一五”时期传统的发展方式甚至有所加强,形成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痼疾。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应对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规模高达4万亿元的刺激
<<
>>
作者简介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原院长,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等。著有《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增长展望: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等。近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人口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发展百人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