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化热土的副刊文化效应——2011年澳门文学结构与新路
摘要
副刊文化当然包含澳门报纸的副刊发达现象,包括比例很大的副刊文章写作群体的形成,更包括澳门社会较为流行也较为突出的传统性的阅读心理,这样的心理形成的文化需求促成了澳门报业的发展和副刊经营、写作的繁盛。澳门副刊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副刊文体,这种副刊文体折射出澳门文学的基本结构,那就是散文、随笔的优先发展和不断丰富。副刊文体在汉语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和远大的前景,因为它体现着文学中批评本体的重要分支。
>>
作者简介

朱寿桐: 1958年生。江苏省大丰市人。文学博士,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副主任;曾任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著作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曾获教育部和江苏省、广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日本九州大学言语文化部、韩国崇实大学中语中文学科访问教授,并因学术交流出访过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丹麦、斯洛伐克、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台湾佛光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在内地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出版过《新月派的绅士风情》《殉情的罗曼司:创造社的文学倾向》《中国现代文学范畴论》《朱寿桐论戏剧》等专著,主持过《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等大型专案研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