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为何没有频发影子银行信用违约事件
  • 报告作者:汪涛
  • 报告字数:2875 字
  • 报告页数:7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调整与改革深化
  • 图书作者:深圳市博源经济研究基金会
  • 出版日期:2015年04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14年初,市场曾经非常担忧影子银行违约问题,并预期在年中时可能会大规模发生信托以及其他影子信贷违约事件。当时引发市场担忧的主要因素包括:中诚信托30亿元的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危机、银行间市场利率高企,以及市场预期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将进一步加强。根据当时的测算,目前(6~7月)可能会是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时点——当时市场预计6~7月是信贷产品(数量及金额)到期的高峰期。自此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呈现疲态,且大宗商品价格与房价均进一步下滑。但是,有关影子银行信贷违约事件的报道似乎非常有限,既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影子信贷违约事件,也没有发生信贷紧缩。这段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影子信贷违约事件较少,而且也没有发生信贷紧缩?在深究其背后原因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市场对“6~7月将迎来信托到期高峰”的判断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这一测算仅仅使用了集合信托产品而没有包含单一信托产品的期限结构。前者规模仅占信托产品总量的30%左右,而后者才是信托产品中规模最大的种类,但遗憾的是,后者并没有公开的期限数据。因此,我们并没有把关注重点放在判断信托产品到期高峰期究竟是在6~7月、第三季度或是别的时期,而是重
>>
作者简介

汪涛: 汪涛,瑞银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