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黑龙江省城镇等级结构分为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内地方性中心城市、县(市)域区片中心城镇等6个等级(见表5-1)。根据全省产业布局空间开发模式、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和职能分工,初步形成以中心城镇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以城镇群(带)为组织形式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轴线21条。一级轴线2条,滨洲线和滨绥线、哈大线;二级轴线6条,滨北线、齐北线、牡佳线、绥佳线、齐齐哈尔—富裕—嫩江线(富嫩线)、牡丹江—林口—东方红线(林密线—密东线);三级轴线13条,平齐...
黑龙江省城镇等级结构分为省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内地方性中心城市、县(市)域区片中心城镇等6个等级(见表5-1)。根据全省产业布局空间开发模式、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和职能分工,初步形成以中心城镇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以城镇群(带)为组织形式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轴线21条。一级轴线2条,滨洲线和滨绥线、哈大线;二级轴线6条,滨北线、齐北线、牡佳线、绥佳线、齐齐哈尔—富裕—嫩江线(富嫩线)、牡丹江—林口—东方红线(林密线—密东线);三级轴线13条,平齐线、通北线、拉滨线、牡图线、嫩西线、北黑线、汤林线、鹤岗线、福前线、松花江及沿江公路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及沿江公路线、绥阳—东宁—汪清线、集贤—友谊—宝清—东方红线。 表5-1 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根据城镇职能协作及区域空间联系,重点建设四个城镇群(带),即哈大齐城镇群及其拓展形成的南部城镇带,以牡丹江、佳木斯为核心的东部城镇群,边境口岸城镇带,由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构成的东部煤炭城镇群。城镇发展战略以大、中城市带动为核心,以发展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其要点是以“优化结构、提高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