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已有多个视角,如开放的强度(陈钰芬和陈劲,2008)、开放式创新与产业演化(Christensen et al.,2005)、特定产业的开放式创新过程(Henkel,2006)、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和路径(Lichtenthaler,2008)、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动态性(Hung & Chou,2013)等。本章结合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实际,从理论层面分析企业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的策略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探索中国企业在其中的机会与道路选择。本章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企业何时、何地开展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已有多个视角,如开放的强度(陈钰芬和陈劲,2008)、开放式创新与产业演化(Christensen et al.,2005)、特定产业的开放式创新过程(Henkel,2006)、开放式创新的方式和路径(Lichtenthaler,2008)、创新开放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动态性(Hung & Chou,2013)等。本章结合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实际,从理论层面分析企业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的策略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探索中国企业在其中的机会与道路选择。本章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1)企业何时、何地开展开放式创新?开放的决策受到组织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者要考虑企业所需的创新资源哪些应由内部研发,哪些可从外部获取,这涉及内外技术关联、交易成本等问题。一般地,如果外部技术与内部技术的互补性很强,或外部技术属于增强型技术,从外部获取比内部研发更好。如果企业所需的新技术与已有的技术基础类似(或同处一个技术轨道),往往选择自己开发或主导型合作开发。(2)企业如何平衡开放与自主之间的资源配置?一味地开放将会带来诸多的管理难题及攀高的协调成本,但过于封闭则导致创新的效率和收益更低。企业
<<
>>
作者简介
何郁冰: 0
男,瑶族,湖南江永人,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从事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3部,2012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