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村改居”后的社会发展——中山市小榄镇盛丰社区的个案研究
  • 报告作者:周大鸣
  • 报告字数:28363 字
  • 报告页数:35 页
  • 所属图书: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
  • 图书作者:周大鸣
  •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进人持续快速的城市化时期。在这一进程中,“村改居”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受到广泛重视与推行。“村改居”最初源于对“城中村”的改造,后扩大至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城郊农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后,“村改居”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行,从大都市到中小城市,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村改居”推动城乡一体化成为各地政府着手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从字面意思理解而言,“村改居”就是变村民委员会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有学者指出,“村改居”一般涉及四方面的内容,即社会管理政策(基层组织管理体制)、集体资产与土地处置政策、个人安置政策(房产处理及村民自建住宅、村民农转非、补偿政策、就业等)和个人市民待遇政策(教育、城市低保、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等。
>>
作者简介

周大鸣: (1958.12~ ),湖南湘潭人,人类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首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有美国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期刊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族群与区域文化、移民与都市化、应用人类学等研究,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际国内课题20余项。代表作有《凤凰村的变迁》《多元与共融:族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等。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名师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