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转型与治理:私人治理
  • 报告作者:刘锐 曾红萍
  • 报告字数:10691 字
  • 报告页数:13 页
  • 所属图书:转型与治理
  • 所属丛书: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订阅
  • 图书作者:马洪伟 鲁小亚
  •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当前,乡村治理研究主要沿着两个路径进行。第一个路径是考察后税费时代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及基层政权的行为逻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层治理能力弱化的政治社会后果;二是乡村组织的变迁特征及行为逻辑。第二个路径是考察利益密集型农村的乡村治理逻辑。笔者所在团队在豫东城郊L村调查发现,在治理能力弱化的背景下,村庄利益流量的增加促使乡村治理模式相应变化。由此,笔者提出“私人治理”的概念。私人治理主要是指在制度性权力不足的现实条件下,为摆平“钉子户”,完成征地工作,乡村组织通过治理体制的私人化、治理组织的私人化和治理资源的私人化等方式来保证干群关系和谐及村庄社会有序。私人治理寻求私对私的化解术而非政府公权力和村庄内生规范来解决村庄事务,它在维持表面乡村稳定团结的同时会带来政权合法性的流失。厘清私人治理的发生原因、现状特点、政治后果,对理解转型期乡村利益博弈机制,评估农村治理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组织是村社成员共同需要的公共机构,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解决的是公共需要,处理的是公共事务,客观上决定了基层治理的公共性特征,基层组织运作必须由公共规则做支撑,不以私人意志为转移。公权力和公共规则保证了治
>>
作者简介

刘锐: 刘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应用和乡村治理研究。

曾红萍: 曾红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问题及社会人类学研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