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子之“德”对为政者道德修养的启示
  • 报告作者:王静宜
  • 报告字数:5245 字
  • 报告页数:7 页
  • 所属图书:社会转型的哲学反思
  • 图书作者:李刚 周永红 王宏波
  •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教之言,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1]。圣人是老子思想中拥有完美人格的人,即抱道而行之人;“‘无为’就是行不言之教、不占有、不把持、不居功,这是道家圣人行‘无为’之事最重要的内容”[2],这是道家超越平常的一种至高境界。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3],即上德之人要不认为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的德啊;没有道德的人处处宣扬自己的道德并紧紧抓住自己的道德不放,这是最大的无德。老子认为有德之人应效法圣人的“无为”,做到行不言之教、不占有、不把持、不居功。“道”是老子《道德经》的重要概念,老子八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围绕“道”而展开的。老子书中的道,“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意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通过“有”和“无”产生万物,是万物产生之本。“道”产生万物并非是无规律可循的,“道”是依“自然”而创生万物
>>
作者简介

王静宜: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