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审美文化史的新建构——评邹华教授新编《北京审美文化史》
- 报告作者:王汶成 刘绍静
- 所属图书:中国美学(第1辑)
- 图书作者:邹华
-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报告字数:2868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
美学史一般有两种:一是美学思想史,即由从古到今无数美学家的美学理论和美学观点连缀而成的历史;二是审美意识史,即由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审美现象显示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倾向等构成的历史。邹华教授主编的《北京审美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建构了另一种美学史,以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证材料,充分展示了北京这一重要地区从远古至清代的审美文化发展的总体风貌和深刻内涵,其理论的创新性对建构地域审美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审美文化有其自身...
美学史一般有两种:一是美学思想史,即由从古到今无数美学家的美学理论和美学观点连缀而成的历史;二是审美意识史,即由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审美现象显示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倾向等构成的历史。邹华教授主编的《北京审美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建构了另一种美学史,以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证材料,充分展示了北京这一重要地区从远古至清代的审美文化发展的总体风貌和深刻内涵,其理论的创新性对建构地域审美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审美文化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过程,美学史研究必须对这一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审视和诠释,但是这种审视和诠释绝不仅仅是对审美文化现象事无巨细地罗列和简单直白地描述,而是应该以逻辑思辨的方法去概括和升华这些感性现象,以期挖掘出深藏于历史表象背后的内在规律。在该书的绪论中,邹华教授提出了北京地区古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三边构架与三点轮动”的创新性理论。北京审美文化的三边构架,是指中原华夏、海岱东夷和辽西北狄三大史前文化(考古学称之为仰韶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以北京为中心形成的交互关系,是北京审美文化发展的背景;北京审美文化的三点轮动,是指上述三大
<<
>>
作者简介
王汶成: 王汶成,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
刘绍静: 刘绍静,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生。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