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上海市社会赋权研究
摘要
社会赋权是社会质量理论架构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的是个人的力量和能力在何种程度上通过社会结构发挥出来,社会关系能在何种程度上提高个人的行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并被赋予一定的权能,以便在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面前有能力全面参与。赋权的含义就是增能,它意味着使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利用各种机会以扩大选择的空间。因此,社会赋权超越了政治参与这一狭隘的赋权含义,而是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所具有的潜能以及这些潜能可以实现的程度。社会赋权关注的是社会为个人发挥自身能力而提供的生活机会是否公平,它指向的是人的尊严。研究社会质量的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赋权应当包含社会和文化赋权、社会流动、经济赋权、社会心理赋权和政治增能等子域。社会赋权的一级测量指标包括知识基础、社会冲突、参与社会组织与权益维护、社会信心与言论自由。在每一个一级指标下还有具体的二级指标。知识基础包括信息的可获得性和信息的方便性;社会冲突包括群体间的冲突;参与社会组织与权益维护包括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参与、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和维权渠道;社会信心包括社会信心的基础和生活信心,言论自由主
>>
作者简介

张海东: 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