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岁时节日、礼仪、日常生活习俗、社会交往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民族政策。早在1952年政务院就发布了《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充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时至今日,我国现行宪法仍保...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岁时节日、礼仪、日常生活习俗、社会交往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民族政策。早在1952年政务院就发布了《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充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时至今日,我国现行宪法仍保留了这一规定。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明确要求各地“汉族职工,认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指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民族平等团结的大事”。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往往是一个民族心理的外在反映,对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否尊重,以及尊重的方式、程度,往往是对一个民族的尊重或歧视的体现,因此就出现了尊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就等于尊重本民族,轻视或者不正确地对待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就等于蔑视甚或歧视本民族。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哪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引起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民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