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经济学者,如果不知道“皮书”恐怕要算OUT了。所以,今天我就眼下颇为热闹的皮书与各位茶客做一下交流。之所以我要选择写皮书,是因为2011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皮书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会议规格高、人员多、覆盖广、影响大,大家都说皮书的年度工作会议比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作会议还要气派。我作为一个分论坛的主持,见证了部分会议过程,感同身受。那么,什么是“皮书”呢?以下是网络上对皮书的界定:现在大量研究机构借用“皮书”带有的权威含义,给一些研究...
作为经济学者,如果不知道“皮书”恐怕要算OUT了。所以,今天我就眼下颇为热闹的皮书与各位茶客做一下交流。之所以我要选择写皮书,是因为2011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皮书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会议规格高、人员多、覆盖广、影响大,大家都说皮书的年度工作会议比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作会议还要气派。我作为一个分论坛的主持,见证了部分会议过程,感同身受。那么,什么是“皮书”呢?以下是网络上对皮书的界定:现在大量研究机构借用“皮书”带有的权威含义,给一些研究报告冠以“皮书”之名。这些“皮书”出自专家学者或科研院校专业人员,发表对现实或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其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对“皮书”的颜色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可以没有任何含义,也可以和书的内容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一些图书在书名中使用“皮书”,只是借用了这个概念。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用蓝色作为封面,是因为出版社恰好有一种蓝色的纸,后来觉得蓝色能够代表学术的严谨慎重,就一直用于经济社会类皮书。农业问题类的皮书通常用绿色封面,既表示农村的颜色,也表示生态的含义。世界政治经济
<<
>>
作者简介
荆林波: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