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这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儒家经典中出现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其分类归纳也颇有差异,如“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儒家经典中的“三德”,有《尚书·洪范》“乂用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儒家“四德”源于孟子“君子所性,仁义...
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个较复杂的观念系统。这种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儒家经典中出现的德目,或者说道德范畴十分众多,其分类归纳也颇有差异,如“三德”“四德”“五德”“六德”“九德”“十德”等。儒家经典中的“三德”,有《尚书·洪范》“乂用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儒家“四德”源于孟子“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据此宋代儒家说“四端犹四德”“仁义礼智四德”1535446。而《易·乾·文言》“君子行此四德”则是指“体仁”(长人)、“嘉会”(合礼)、“利物”(合义)、“贞固”(干事)。儒家“五德”,汉代经学家或称“五常”“五性”,如董仲舒说:“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汉书·董仲舒传》)《白虎通》说:“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卷三《情性》)《诗经·秦风·小戎》郑玄笺:“玉有五德”1535447,孔颖达疏引《礼记·聘义》而后曰:“凡十德,唯言五德者,以仁义礼智信五者人之常,故举五常之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