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改革国际比较及其特性
  • 报告作者:金灿荣
  • 报告字数:6079 字
  • 报告页数:7 页
  • 所属图书:中国改革开放与东亚
  • 所属丛书: 东亚合作论坛·第三辑 订阅
  • 图书作者:黄大慧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中国的改革,发生在一个革命后的社会,中国进行的改革比较理想的参照系,应当是同样发生在革命后的社会的苏联的改革。从这个比较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改革的某些特性。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进行了一次比较认真的改革,但总体而言这个改革并不成功。比较起来,中国的改革,时间更长,取得的成果也颇丰,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特性决定的。第一,中国的改革是面向市场的有明确目标的改革。邓小平同志曾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中国的改革,但实际上中国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目标是清晰的,“过河”的彼岸就是市场经济,但是如何到达这个彼岸,尚无定论。苏联赫鲁晓夫时代的改革是没有目标的,它只是在原来的计划体系内将其更加完善。这是第一个特性,即我们的改革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苏联没有。第二,中国的改革是伴随着开放的改革。中国的改革是伴随着开放的,是对苏联改革模式的突破。而苏联的改革就是单纯的改革,没有伴随着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与苏联的改革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体系是开放的,心态是开放的,那么就有学习的可能,学习外来的经验,从而导致创新;如果是单纯的、关起门来改革,那么就只是技术上的改革
>>
作者简介

金灿荣: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