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政府战略和政策
  • 报告作者:张燕生
  • 报告字数:2498 字
  • 报告页数:4 页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9年第1期 ...
  • 图书作者:袁易明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1年是对外开放的初始阶段。主要是通过放权让利培育市场因素,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来竞争压力,通过区域开放形成外向型经济体制。起点是从发展“三来一补”的补偿贸易,从承接海外华人产业转移,从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起步的。港商及海外华人资本来内地投资,带来了当时最短缺的外汇和资本、管理经验和商业联系。当时,国家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提供激励导向。1992~2001年是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外向型经济体制阶段。通过汇率、外贸、外资、金融、计划体制改革,促进产出和出口增长,缓解外汇和资本短缺的制约。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是一个重大突破,当时由官方汇率、外汇调剂汇率、黑市汇率组成多重汇率制度,产生价格信号失真导致的资源错配,引致寻租和腐败行为。2001年迄今是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原来担心弱势产业很难承受外来竞争压力的冲击,如农业、汽车、能源及金融服务业等;担心外来冲击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转产和停产,工人失业将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担心外资对国内资源、市场、技术和产业的全面控制、成长
>>
作者简介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