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第二讲
报告字数:16352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
上次讲座我们讲了礼仪的一些文化内涵,这堂课我们主要讲古代关于礼仪的理论和一些具体的实践。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关于礼仪的理论论著——《礼记》。《礼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关于礼仪的理论,那么《礼记》是必读书,很多理论在《礼记》中都有记载。书中有很多孔子对礼的论述,例如什么才叫“礼”,什么叫“非礼”,怎样才能做到各种各样的礼等等。古代有“三礼”,一个是《周礼》,即据说是周代的典章制度;第二是《仪礼》,是很具体的礼仪规则的记载;第三个是《礼记...
上次讲座我们讲了礼仪的一些文化内涵,这堂课我们主要讲古代关于礼仪的理论和一些具体的实践。第一个问题,我们讲关于礼仪的理论论著——《礼记》。《礼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关于礼仪的理论,那么《礼记》是必读书,很多理论在《礼记》中都有记载。书中有很多孔子对礼的论述,例如什么才叫“礼”,什么叫“非礼”,怎样才能做到各种各样的礼等等。古代有“三礼”,一个是《周礼》,即据说是周代的典章制度;第二是《仪礼》,是很具体的礼仪规则的记载;第三个是《礼记》,《礼记》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所以它是关于礼仪的必读书,也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关于礼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礼的宇宙论根据——天人同构。什么叫“天人同构”呢?《礼记》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同样的结构,天的秩序即自然的秩序和人间社会的秩序有着同样的结构,所以叫“天人同构”。礼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对天地宇宙自然法则的总结与效仿,是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具体运作方式。《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也就是说,礼体现了天地四时变化的法则,体现了阴阳的法则
<<
>>
作者简介
贺璋瑢: 贺璋瑢,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已发表的学术专著有《两性关系本乎阴阳——先秦儒家、道家经典中的性别意识研究》、《神光下的西方女性》、《中世纪政教演义》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