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照佛教的传统说法,佛教的禅宗,是由印度传来的。在印度,自摩诃迦叶以至菩提达磨,“师资相承”,二十八代,这就是所谓的“西天二十八代”祖师说。在中国,自菩提达磨以至慧能,“师资相承”,共有六代,这就是所谓的“东土六代”祖师说(所以慧能被称为“六祖”)。其实,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宗教传说而已。核实而论,中国佛教的禅宗,是由慧能创始的,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因而,通常所谓禅宗中的“南宗”、“北宗”之说,也只不过是一种习而不察的传说而已。对此,可以参...
按照佛教的传统说法,佛教的禅宗,是由印度传来的。在印度,自摩诃迦叶以至菩提达磨,“师资相承”,二十八代,这就是所谓的“西天二十八代”祖师说。在中国,自菩提达磨以至慧能,“师资相承”,共有六代,这就是所谓的“东土六代”祖师说(所以慧能被称为“六祖”)。其实,这种说法,只不过是一种宗教传说而已。核实而论,中国佛教的禅宗,是由慧能创始的,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因而,通常所谓禅宗中的“南宗”、“北宗”之说,也只不过是一种习而不察的传说而已。对此,可以参看拙著《隋唐佛教》第四章第四节。)慧能(638~713)创立了禅宗,而慧能之后,禅宗却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慧能之禅,朴质无文,不加缘饰,径直倡导“明心见性”,亦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慧能之后的禅宗,虽仍讲究“明心见性”,却平添了许多枝蔓。晚唐、五代的禅宗五家,虽也都以“明心见性”相标榜,但却宗风不同,门庭各异。“机锋”、“棒喝”之类饱含蒙昧主义的东西,随着五家的兴起而逐渐取代了慧能之世的比较朴素的“直指”。禅宗思想及其宗风,于是为之一变。入宋之后,儒士、文僧,向禅者多,不仅《语录》日繁,而且大型《灯录》也相继出现。“不立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