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末,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由三位学者领衔,从《财富》杂志500强工业企业和服务类公司两种排行榜中,选出18家历经岁月考验(平均创立时间是1897年)的“基业长青型”公司及其18家对照公司,以它们为对比案例,进行了长达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18家“古老的”高效率赚钱公司,都有着“能够指引、激励公司的核心理念,即拥有核心价值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而且这种理念长时间里一直相当固定。”商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赚钱、赚很多钱和长久地赚钱,而企业发展史的事实是,实现上述目标的...
20世纪末,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由三位学者领衔,从《财富》杂志500强工业企业和服务类公司两种排行榜中,选出18家历经岁月考验(平均创立时间是1897年)的“基业长青型”公司及其18家对照公司,以它们为对比案例,进行了长达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18家“古老的”高效率赚钱公司,都有着“能够指引、激励公司的核心理念,即拥有核心价值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而且这种理念长时间里一直相当固定。”商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赚钱、赚很多钱和长久地赚钱,而企业发展史的事实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业长青型企业,都是“高瞻远瞩型”公司(Visionary Company),即在创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崇高理想与实际利益兼备,是具有“务实的理想主义”的公司。正像其中一家公司“默克制药”的第二代传人乔治·默克所解释的那样:本公司遵循的原则是,始终不忘记药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牢记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说到底,企业与人一样,其“生存意义”与“幸福指数”,最终是需要有所附丽的,或附丽于外在物化的“财富”,或附丽于内在精神的“真理”信仰或“公平与正义”的“常识理性”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