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国家。因此,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家庭妇女”群体。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有不在业、专门在家“料理家务”的女性6952.13万人;到2005年,根据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全国“料理家务”的“家庭妇女”人数已多达7287万人。尽管“家庭妇女”数量可观,但是国内学术界几乎没有人关注到“家庭妇女”群体,只有极少数学者研究过家务劳动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1)从经济学意义上,探讨家务劳动的经济价...
中国是一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国家。因此,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家庭妇女”群体。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有不在业、专门在家“料理家务”的女性6952.13万人;到2005年,根据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全国“料理家务”的“家庭妇女”人数已多达7287万人。尽管“家庭妇女”数量可观,但是国内学术界几乎没有人关注到“家庭妇女”群体,只有极少数学者研究过家务劳动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1)从经济学意义上,探讨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2)在法律层面上,讨论对家务劳动的补偿机制和女性家务劳动的法律保障问题;(3)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务劳动在家庭成员间的时间分配及其模式,探讨两性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合理分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此外,有关研究还涉及家务劳动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系等。显然,这些研究或者集中于对家务劳动的理论认识和界定,或者聚焦于职业女性作为家庭生活一部分的家务劳动问题,并没有严格区分是专门“料理家务”还是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实际上,作为专门的“料理家务”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承担家务劳动,两者是有着本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