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对内蒙古草场资源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践中却屡屡遭遇挫折与尴尬,有些甚至演变成了政府与百姓间的“猫鼠游戏”。那么,草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到底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与管理呢?国际上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探索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国草原牧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又将为当代牧区的发展提供哪些有价值的管理知识与智慧?目前牧业社区牧民的经济合作组织可否为草场资源管理机制带来新的希望?...
在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门对内蒙古草场资源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践中却屡屡遭遇挫折与尴尬,有些甚至演变成了政府与百姓间的“猫鼠游戏”。那么,草场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到底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与管理呢?国际上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探索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国草原牧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又将为当代牧区的发展提供哪些有价值的管理知识与智慧?目前牧业社区牧民的经济合作组织可否为草场资源管理机制带来新的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草原牧区合作与发展研究项目”组成员王晓毅和该项目负责人胡敬萍对此发表了他们各自的看法。
<<
>>
作者简介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与产业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农村发展、环境和贫困。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主要从事农村发展研究,特别是农村基层治理、扶贫和农村环境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环境压力下的草原社区》《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主要译著有:《国家的视角》《逃避统治的艺术》等。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