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按:本节是笔者与研究生龙竞合作的一篇论文,略有删节。笔者在研究生教学和指导过程中,一向崇尚“经济史的最高境界是修正、补充和发现经济规律”这一信念,并身体力行之。将本文列入研究案例,意在引导初学者把精力投之于此。原文内容提要: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学说应该暗含着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货币当局具有持续的货币供给能力,其二是市场中会出现一个公众认识一致的、低得不能再低的利率。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经济中“流动性陷阱”产生前提不可能存在,并以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
作者按:本节是笔者与研究生龙竞合作的一篇论文,略有删节。笔者在研究生教学和指导过程中,一向崇尚“经济史的最高境界是修正、补充和发现经济规律”这一信念,并身体力行之。将本文列入研究案例,意在引导初学者把精力投之于此。原文内容提要: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学说应该暗含着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货币当局具有持续的货币供给能力,其二是市场中会出现一个公众认识一致的、低得不能再低的利率。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经济中“流动性陷阱”产生前提不可能存在,并以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中最悲惨的美国大萧条为实例,进一步证实了“流动性陷阱”是一个理论假说。原文关键词:流动性陷阱、金本位、货币供给、大萧条。国外学者在探讨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学说时,很少讨论其前提假设,而多从货币需求理论出发,以实证方法考察“流动性陷阱”现象能否出现。其核心思路大都是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否无穷大来判断经济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技术上通过建立货币需求与利率的模型,不断通过修正模型和改进实证方法来证明各自的观点。各家学者在货币和利率统计量选择上的不同,从而导致了结论不一,甚至相反。其中,Friedman1719524、Bronfenbre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