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第一节 16世纪上半期的东亚海域
摘要
16世纪,东方与西方先后进入大航海时代。从东方来看,在中国东南海域传统的贸易中,除东南沿海商人外,琉球、暹罗、占婆岛以及马六甲等地的商人都是南海贸易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在明代前期严格的海禁时期,他们一度取替中国海商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活跃的贸易群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的明代中后期,随着官方海上贸易的萎缩,中国东南海上私人贸易逐渐兴起,并在弘治、正德时期越发繁荣,“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1727871。考古资料显示,自明代中期起,中国海商已经基本控制了东南亚海域的市场,甚至与中东及非洲的部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1997年在菲律宾巴拉望海域西部的利纳(Lena)浅滩发现一艘明代中期(1490年左右)的沉船,从船体结构上看属于中国商船,发掘者推测它可能是从中国东南港口(很可能是广州)出发,沿着中国南部海域,经过安南及暹罗,去往马六甲,再转向霍尔木兹或亚丁。景德镇青花瓷是其最大宗的船货,还有龙泉青瓷及广东窑的产品、越南及泰国的瓷器。1727872沉船出水的青花瓷器数量多,质量高,具有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特征,很多器物造型及纹饰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见图5-1),故有学者认为其最终
>>
作者简介

刘淼: 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宋元考古。在《考古》、《厦门大学学报》和《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胡舒扬: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