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第二节 从沉船资料看清代前期的瓷器贸易
摘要
17世纪末及18世纪早期的中国商船遗迹在中国东南沿海及越南海域均有发现。2005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根据渔民提供的线索,组织全国水下考古力量成立碗礁一号水下考古队,对东海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碗礁一号”沉船遗址被发现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岛附近海域,埋藏在水深约14米的海底,船体大部分保存下来,残长13.5米,保存有16个隔舱,是一艘清代木船。在船体被发现时,一部分瓷器散落在船体表面及周围,大部分仍整齐排列在船舱内,保持着原始装载状态,共计打捞出水17000余件瓷器。陶瓷种类以青花为主,还有少量青花釉里红器物、单色釉瓷器、五彩器等。器型主要包括将军罐、花觚、樽、香炉、罐、杯、大盘、中盘、小盘、碗、浅腹碗、粉盒、笔筒、小瓶、小盏、洗等,非常丰富,器物制作规整、造型优美。除了陶瓷器,还发现几件石砚、铜钱、铜锁等。[1]“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瓷器(见图7-2)胎体致密、坚硬,胎色纯白或粉白,胎体较轻薄,釉色莹润、施釉均匀,青花色泽浓艳,色度丰富,层次感强。青花瓷器的装饰题材多样,包括中国瓷器上的大部分传统装饰纹样,有山水楼台(远山、近水、江景、楼阁、水榭、
>>
作者简介

刘淼: 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宋元考古。在《考古》、《厦门大学学报》和《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胡舒扬: 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