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经济特区从概念的提出到政策的制定、实践的指导,都是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和开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建立经济特区之初,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表明了其分步骤、试验性的渐进式特点。经济特区的成功,其首要的制度贡献是,经济特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从而指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即在中国选择创办经济特区这条道路来完成体制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体制转型就是...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经济特区从概念的提出到政策的制定、实践的指导,都是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和开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建立经济特区之初,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表明了其分步骤、试验性的渐进式特点。经济特区的成功,其首要的制度贡献是,经济特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从而指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即在中国选择创办经济特区这条道路来完成体制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体制转型就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特区的另一个重要制度贡献是,它证明了在市场经济中实行混合所有制是可行的。经济特区不但在经济上探索出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而且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改革。经济特区通过行政三分权、票决制、直接选举等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邓小平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威权型、投资型的政府,而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必须是服务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民主政治型政府。经济体制转型要求有配套的政治体制转型,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了经济
<<
>>
作者简介
陶一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鲁志国: 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西方经济学”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主持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出版著作有《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史论》《政治经济学》等。科研成果两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