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经济特区对中国道路的制度贡献
报告字数:28557字 报告页数:33页
摘要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经济特区从概念的提出到政策的制定、实践的指导,都是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和开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特区的实践也是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建立经济特区之初,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表明了其分步骤、试验性的渐进式特点。经济特区的成功,其首要的制度贡献是,经济特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从而指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即在中国选择创办经济特区这条道路来完成体制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体制转型就是...
>>
作者简介

陶一桃: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鲁志国: 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西方经济学”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主持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出版著作有《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史论》《政治经济学》等。科研成果两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