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康德在柏拉图之后如何论艺术与真
  • 报告作者:常旭旻 〔美〕汤姆·洛克莫尔 李梦楠 TomRockmore
  • 报告字数:16804 字
  • 报告页数:16 页
  • 所属图书:中文论坛 2017年第1辑 总第5辑
  • 图书作者: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文论坛》编辑委员会
  • 出版日期:2017年04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康德的美学理论为西方美学中长期存在的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这个问题在西方传统中至少可以回溯到柏拉图。根据柏拉图,不但艺术必定不能把握真,而且真只能被可以通过一种字面意义上“观照到”真实的哲学家来把握。基于其认识论基础,柏拉图说要把不能认识到真实的艺术家从理想国驱逐出去。柏拉图以各种方式否定了艺术,如果说还有一点不同的话,至少他还承认普通的、非哲学的艺术能够摹仿真实,这个观点后来贯穿于整个美学传统之中。从其第一批判当中标准的知识视角出发,康德并不认为对于艺术对象能够产生认识的可能性,而黑格尔从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出发,发现对于主体亦是如此。所谓哥白尼洞见的核心就是,我们只能够认识到那些我们“建构”出来的东西,这也表明知识需要一种主体与对象之间、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之间、主体性与对象性之间的同一性。就此而论,黑格尔又不是一个康德主义者。他在康德哥白尼洞见的基础上,同时也开拓了康德忽视了的一种康德主义的概念资源,进而提出了艺术与真之间关系的一种有趣观念。黑格尔赞同康德与柏拉图,认为艺术不能认识到独立于心灵之外的对象,但是他又进一步指出,既然我们能够将自身“具体化”,也就意味着我们
>>
关键词: 台湾
作者简介

〔美〕汤姆·洛克莫尔: 汤姆·洛克莫尔,美国杜肯大学麦克纳迪学院、人文研究生院杰出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最近出版数部研究康德、柏拉图和美学的著作,包括《柏拉图之后的艺术与真》(2013),《康德与现象学》(2010)以及《康德和观念论》(2007)。

李梦楠: 李梦楠(1992—),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常旭旻: 常旭旻(1973—),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