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信用违约互换”业务的中美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
“信用违约互换”于2016年9月23日正式落地中国。本文对这一金融工具在数理与法理上进行了解析,并比较它对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后发现,中国的金融创新需要“信用违约互换”的积极参与,“信用违约互换”的运作首先应该回归其保险属性,使之用于转移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风险,即用于中国债券国际化进程中“一带一路”的方向上,这才是“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应有之义。展望2017年以及未来的十年,中国有把教育定价的泡沫叠加到房价之上的趋势。即中国大城市学区房的价格有可能在“信用违约互换”的助推下出现大幅飙升。因此,未来几年内,监管当局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利用必须审慎,做到有的放矢。原则上“信用违约互换”不再适宜借助国内债券市场创造和衍生金融杠杆,其发展方向应由国内转向海外市场。
>>
作者简介

陈北: 陈北,金融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