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关于中国外交原则的争鸣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面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困难局面和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在几次重要谈话中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1989年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当时的中国不仅经受住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顶住了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切实维护了国家主权,并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2009年的中国驻外使节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这一方针微调为“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一个总的原则,在这个总原则之下,还形成了几个针对不同问题的分原则,包括不结盟、不当头、保持中美关系重中之重、不当超级大国,等等。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领导层的换届,关于是否继续坚持和如何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原则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了决策层的关注。
>>
作者简介

徐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安全问题。

李巍: 0 李巍 1981年生于湖北当阳。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和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担任《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科学》和《国际展望》期刊编委。主要研究兴趣: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外交、美国国际经济政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著有《制衡美元:政治领导与货币崛起》(2015年)、《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2010年),合著有《国会政治与美国对华经贸决策》(2008年),译著有《货币与强制:国际货币权力的政治经济学》(2013年),合译有《人民币的崛起:全球货币新体系的兴起》(201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等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目前从事“在传承与超越之间:中国国际关系代际学术史”的研究项目。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