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价值观曾经一度陷入极端的混乱无序之中,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意识形态问题。更确切地说,它是思想问题、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1]。面对价值观的无序以及意识形态的“真空”状态,俄罗斯一直在探寻能够恢复民族凝聚力并增强社会认同感的俄罗斯核心价值观,并努力推动其大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重构历史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价值观的恢复与重...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价值观曾经一度陷入极端的混乱无序之中,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意识形态问题。更确切地说,它是思想问题、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1]。面对价值观的无序以及意识形态的“真空”状态,俄罗斯一直在探寻能够恢复民族凝聚力并增强社会认同感的俄罗斯核心价值观,并努力推动其大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重构历史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价值观的恢复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的首要任务之一。法国历史学家弗兰克依斯·古左特说:“一个有过漫长而光辉历史的民族,不论做什么,都不会与过去完全决裂;越试图破坏与过去的联系,越会感受到过去的影响;即使在光辉耀眼的改革中,历史中发展而成的性格和命运依然存在。即便是最为大胆、有力的改革,也不可能废除长期存在的民族传统。因此,知道和了解这些传统是最重要的。”[2]同样,对于俄罗斯民族而言亦是如此。叶利钦时期是俄罗斯意识形态上的“春秋战国时代”,虽然他提出了“寻找失去的俄罗斯思想”“制定统一的民族思想”的号召,但当时社会中各种价值观
<<
>>
作者简介
潘玉腾: 1965年7月生,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与《红旗文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动态》《青年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3项。受聘担任福建省理论研究和宣传专家库专家。曾被评为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福建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一批“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