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字的产生
  • 报告作者:安方明 张琦 徐丽群
  • 报告字数:2566 字
  • 报告页数:5 页
  • 所属图书: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
  • 图书作者:安方明 张琦 徐丽群
  •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公元8世纪,东斯拉夫人使用刻线记事,基辅罗斯建国时,东斯拉夫人还没有文字,虽然有几套字母在不同地区使用,但都不完备,流传也不广泛。他们的精神产品主要是口头文学,形式有俗语、谜语、神话、劳动歌曲、诗歌、传说和轶事,口头诗歌是流传最广泛的文学作品。古罗斯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多神教对民间口头创作的发展及音乐、舞蹈、戏剧艺术的萌芽有很大影响。在节庆时,盛行唱歌、念咒和群众舞蹈。唱歌和舞蹈多有乐器伴奏,如古丝、笛、号角等。在祭祀时,要举行追悼仪式,唱哀歌,奏诀别曲和安魂曲等。日常生活中唱婚礼歌、情歌和思乡歌等,有些歌词情真意切,充满想像力,如歌中倾诉服兵役的痛苦:再没有比野地里的艾蒿更苦的了可是给大公服役比艾蒿还苦……口头文学流传下来,古罗斯期待着文字的诞生。公元9世纪以后,口头文学创作进一步发展。最流行的形式是壮士歌。壮士歌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封建关系的发展和罗斯国势的逐渐强盛。壮士歌中有许多是对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斯维雅托斯拉维奇的颂扬。壮士歌之所以流传下来,还因为当时大公、王公亲兵和广大群众没有完全脱离联系。壮士歌歌颂的还有战胜毒蛇的勇士,戍守边疆、坚贞不屈的士兵和勤劳致富的农民,如壮士伊里
>>
作者简介

安方明: 北京市人,教育科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室主任。1984年由国家公派到苏联留学,1991年1月由苏联最高学位委员会授予教育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科研成果:译著《胸怀祖国》(苏霍姆林斯基著,与刘爱琴合译),专著《教学改革新论》,论文集《人的持续最佳发展》(主编:黄楠森),大型辞书《世界教育大事典》苏俄卷主要撰稿人。发表论文共30余篇。

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土地制度及农村土地利用与发展研究。

徐丽群: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